吉林大米:“白金名片”越擦越亮 路线一-吉林足迹 郭龙 2235994

吉林大米:“白金名片”越擦越亮

2016-10-0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图片0.jpg

  民以食为天,大米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去餐馆,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吃米观念,从吃饱渐渐转变为吃好。

  在民间,关于优质大米的定义,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中国好米看东北,东北好米看吉林。”

  没错!好土好水出好米,作为国内公认优质水稻产区——“吉林大米”名声在外,香飘四方。

  提起吉林大米,吉林人有讲不完的故事。

  186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队伍行至松花江之滨,皇帝享用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特意为他准备的一锅米饭。当一口晶莹若玉、香糯软滑的白米饭入口之后,吃遍了天下珍馐美味和八方五谷的皇帝立即停箸沉吟,叹为天赐神物。从此,松花江流域的稻米便成为专供皇宫御用的“贡米”。

  改革开放后,吉林老板在沿海打拼,每到过节的时候,为答谢客户和员工,最受欢迎的同样是吉林大米。

  时至今日,更是名声大震。通过渠道营销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如今,吉林大米进国内早已经是遍地开花,得到了市场充分认可。

  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2.05亿元,是一家集科技研发、水稻种植、农机服务、稻米加工、仓储销售、杂粮生产、土特产加工等业务的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

  “我们公司生产大米安全、绿色、营养、健康,市场反馈非常好,客户遍布国内。”走进东福米业,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东福米业位于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是世界三大黄金水稻种植带之一,眼前看到不同品类的大米,出自“黄金带”内4500公顷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和6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吉林为啥出好米?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世界公认黄金水稻带在北纬40°至45°之间,有效积温是2800℃至3100℃,而吉林省恰恰位于北纬41°至46°,积温也正处其间。吉林省稻米主产区,雨热同季,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成熟期内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丰富,非常适合一年一季的优质粳稻生长。

  此外,松花江、嫩江、鸭绿江和东辽河是吉林省稻米生产灌溉的重要水源,不仅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也保证了水稻优良的口感。

  这些也保证了吉林大米,矿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洁白晶莹、质地密实、口感好的特点。

  实际上,东福米业其实只是吉林大米军团代表之一。眼下的吉林大米,早已形成产业集群之势。

  种植面积方面,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水稻产量630.1万吨,增产7.2%,单产8272.2公斤/公顷,增长5.2%。

  产量高,不代表步子乱。吉林大米品质优异堪称“天赋异禀”,此前我省已有地理标志大米品牌15个,为了集中合力,吉林省成立了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成员由33家企业组成,其中包括省内26家大米生产企业、3家销区渠道商、1个电商平台以及其他相关企业。

  顶层设计,助力吉林大米。

  2015年,吉林省便制定了大米品牌建设五年规划,核心是打造吉林大米的“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吉林大米”;打造一个产业联盟,省内大联盟带动区域小联盟;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吉林大米网;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标准质量保障;建设一个销售渠道,直营店加商超专柜销售模式。

  “好吃大米在吉林”,这是当年吉林大米“走出去”的统一宣传语。

  品牌统一,销售多元、渠道创新,品质不变。有人问,绿色环保深入人心,吉林大米未来将勾勒出怎样市场画卷?留个悬念,咱们把美好的答案留给时间。

责任编辑: 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