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界首:重温初心,追寻红军足迹 国内-第一新闻 周思含 221176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

古镇界首:重温初心,追寻红军足迹

2016-08-24 |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8月20日电(王扬)古镇界首,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与全州县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也是桂北水陆交通枢纽、湘江的重要渡口。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抢渡湘江时,界首是其中一个渡河点。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华网广西频道追寻着红军的脚步故地重访,感受沧桑岁月,重温初心。

  在界首渡口旁边,有一片叫“三官堂”的古建筑。三官堂坐西朝东,门前临湘江,距离界首渡口不到100米,推开大门就能看到缓缓流淌的江水。据兴安县史料记载,当年这里还是一座小寺庙,红军长征进驻界首镇后,渡江总指挥部就设于此,彭德怀曾在这里指挥界首阻击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朱德和周恩来也赶到这里,命令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界首一带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渡过湘江。

  解放后,当地群众也将“三官堂”称之为“红军堂”。时至今日,红军堂里仍然挂有领袖的头像,墙壁上贴有湘江战役的情况介绍以及历史图片。

  时光荏苒,而92岁的马有益提起那场血战,仍然心有余悸:“几十架飞机不停地轰炸,炸完了就飞得低低的,用机枪扫射,一眼望去两岸和江中密密麻麻全是人。”

  1934年,红军在马有益家门前渡过湘江时,他才10岁。“红军来到镇上后,帮老百姓干活,挑水扫地,还杀猪分给街上的人,晚上就在我家门口打地铺睡觉。”

  与界首镇同处老山界一带的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田村里,村民支义青在全州县凤凰嘴渡口撑船搭浮桥,帮助红军过湘江的故事一直被口口相传。82年打马而过,提及往事,这位102岁的老人口吻依旧沉重。

  “我年轻时当过撑船工,我记得那一回我们一个船队六艘船在全州县,来了几个人,说要征用我们的船去架桥,我们就撑着船从全州往上游走。到了凤凰嘴与红军一起在大坪架桥,架桥用了6条船,船与船之间又用3根长长的木头架上,然后再在木头上铺木板,架了三四天……”老人回忆,“架桥的人里,有破竹篾的,有搓绳子的,还有木匠师傅。”

  不少当地老人说,湘江战役极其惨烈,之后几年时间里,这里的村民不喝湘江里的水,也不吃湘江里的鱼,故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

  兴安县文旅体广局主任科员、兴安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罗基富说,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8万多人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调集大军试图将红军歼灭在此。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

  成功从湘江突围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立秋刚过,阴雨中的界首突增一丝凉意,这位历史的见证者,它一如沉默的湘江,虽无言,却在沉吟着厚重的亘古之声。

  “无法忘却,红军在老山界一带留给我们的财富。”罗基富说,这段悲壮史诗,体现了红军舍生忘死血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而今,老山界已成为旅游胜地,其内的猫儿山也已开发成为国家4A级自然风景区。猫儿山上有棵数十米高的“红军树”,有一座红军亭,亭边立有石碑,上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题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