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命名类人猿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国内-第一新闻 周思含 230480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

中国科学家首次命名类人猿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2017-01-12 |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黎鸿凯)1月12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中山大学共同举行“命名白眉长臂猿新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命名了长臂猿科的一个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一重要成果于2017年1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在国际著名灵长类期刊《美国灵长类学报》在线发表。这是目前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确定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新物种】

  长臂猿是一类小型类人猿,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通过手臂交叉摆动在树冠层移动,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现有长臂猿被分成4个属19个物种,其中白眉长臂猿属主要分布于怒江以西的印度、孟加拉、缅甸和中国云南,已知的白眉长臂猿属分为西白眉长臂猿和东白眉长臂猿2个物种。

  中山大学教授范朋飞介绍,研究团队2007年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的白眉长臂猿,2008-2009年对我国的白眉长臂猿种群和分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观察工作中拍摄的大量长臂猿照片后发现,我国的白眉长臂猿没有白胡子,眼窝下也没有白毛,眉毛比较细而且眉间距很大,并且这些雄性长臂猿的阴部毛色是黑色或者棕色。雌性白眉长臂猿眼窝间的白毛比较少,眼周白毛也很少,不能形成明显的白色脸环;东白眉长臂猿眼窝间白毛浓密,眼周有明显的白毛,形成明显的白色脸环。

  因为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白眉长臂猿会不会是个新物种呢?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范朋飞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蒋学龙研究员、何锴博士等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并拟定了研究计划,联系国际上的长臂猿专家开始合作研究。综合外部形态、牙齿和分子遗传学证据,最终确定我国的白眉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并且由于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高黎贡山地区,因此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该物种的模式标本被指定为1917年4月采集于高黎贡山红毛树的一只成年雄性。这个保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在被采集100年后,身份终于得到了确定。

  【分布区域非常狭小,国内种群数量不足200只】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原来隶属于东白眉长臂猿,在研究工作者经过分类学研究之后,将它从东白眉长臂猿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新物种,因此,它的地理分布范围随之发生改变。根据目前世界上博物馆现有收藏标本信息和野外观察记录,研究团队初步认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诺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即东部以怒江为界,西部以伊诺瓦底江及其上游恩梅开江为界。国内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和德宏州盈江县。

  由于调查还不够深入,目前种群数量还不能确定。但是在国内,其种群数量不容乐观,据范朋飞教授等在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分布区非常狭小,仅在3县(区)有分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且呈现出明显的片断化分布,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保存有白眉长臂猿不到20群,数量60-70只,其他种群分布在盈江县苏典乡、支那乡和中缅边境的腾冲县猴桥镇。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是生活家庭群中,群体很小,一般3-4只,由一对成年个体及其后代组成。繁殖率较低,首先是性成熟相对较晚,一般要到6-8岁,但是达性成熟的个体离开母群形成自己的新群体时,其年龄可能已经是8-10岁;其次,一般是3-4年才产1胎,且每胎1仔,怀孕期在200天左右。

  【研究人员建议评估为“濒危物种” 唤起全社会的保护】

  蒋学龙表示,作为典型树栖小型类人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面临着盗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干扰威胁,因此,尽管国外种群数量不够清楚,但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标准,我们在研究论文中建议将其评估为“濒危”等级,以唤起全社会对这一物种的关注和保护。针对分布于我国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考虑到近二十年来,该物种在泸水、陇川、瑞丽已难觅踪迹,种群小且片断化严重,因而应该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中国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还是得到较好的保护。首先,尽管它是一个新种,但作为长臂猿一个物种,因而享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其次,有近50%的种群栖息在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这些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通过保护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如:高黎贡山被中国动物协会授予“中国白眉长臂猿之乡”,通过这一品牌称号加强宣传与保护。

  尽管如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还是面临着种群小、栖息地片断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外的干扰严重等致危因子的影响。同时,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为跨境分布物种,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存在极大困难,如:境外火灾与偷猎也影响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因此,针对主要威胁因素,建议加大跨境联合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可能的偷猎行为;结合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加强栖息地保护与管理;通过科学调查与评估,加强种群间栖息地廊道保护与建设;加强社区群众保护意识教育,特别是物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科学研究,如生境退化、小种群及片断化等对长臂猿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