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航程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邱敬俞 228361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要闻

新常态: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航程

2016-12-14 | 来源: 人民网-财经频道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当中国经济从双位数高速增长逐渐放缓到个位数,同时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时,有些人患上“速度焦虑”,有些人感到“转型迷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观察、缜密思考、科学判断,明确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论——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两年多以来,新常态理论指导着中国经济新的实践,不断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新境界。

  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国内因素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面对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等诸多挑战,继续保持双位数的粗放高速增长,既做不到,也没必要。增速换挡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后发追赶型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增速普遍回落,而一些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大多是通过改革创新进入稳健的中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已有超过1/4省区市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增速放缓势在必然。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道理深刻,发人深思。

  把握大势,才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常态没有好坏之分,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应客观地看待新常态,在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既要做到充满自信,也应充分估计困难。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发达经济体走势呈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反复波折。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孕育着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

  审视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区域增长乏力。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2015年保持了6.9%的增长,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

  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下,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成为不再来的“时”;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就成为不可失的“机”。

  面对机遇和挑战,关键是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发展。主观能动性强,挑战也会转化为利好;主观能动性弱,机遇最终也可能变成利空。要让稍纵即逝的机遇为我所用、倒逼变革,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国的发展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短期来看,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放在更长周期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弯道,“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没有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趋势,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一种结构更优化、质量更优良的增长,且增量依然可观。2014年中国GDP总量就已超过10万亿美元,目前GDP已连续7个季度平稳运行在6.5%至7%区间内。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保持在25%以上。在世界经济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增长来之不易。

  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中国地域辽阔,产业体系完备,经济转型升级有很好的“蓄水池”和“减震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能。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结构调整的成效逐步显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一步加快。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已经展现许多新亮点。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52.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动力正在强化,发展前景光明。在未来的航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深化改革,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中国经济大船方能行稳致远。 

付长超

责任编辑: 邱敬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