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场 辽源-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0307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辽源

感受震撼惊喜 怀揣憧憬展望

探访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场

2016-04-20 | 来源: 辽源新闻网

记者 王茵

南部新城地下管廊建设施工现场。 见习记者 王彦雨 记者 夏景明 摄

仲春时节,阳和方起,万物复苏。

3月24日,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现场,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孕育和沉淀,这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业面上,反铲式挖掘机的锤头灵活摆动,满载土石方的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大功率泵吸反循环钻机轰鸣作响……

令人关注的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在一标段作业现场,我们见到了中庆建设集团的项目经理王飞。此刻,他正带领工人进行基坑支护和降水井施工。

王飞告诉我们,2015年7月,他和伙伴们进驻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现场,当年完成730米廊体建设。今年他们的建设任务是2.2公里。由于所处地段地下水位过高,为控制水位、确保廊体施工质量,他们每隔8米设一个降水井,我们听到的轰鸣声就是身后那台管状黄色大型设备——泵吸反循环钻机发出来的。

“除了降水施工,我们目前的土方挖掘量也相对较大。”王飞用手指着前面一台正伸着“手臂”、上下左右灵活摆动“拳头”的反铲式挖掘机告诉我们。听到我们在议论这么大的挖掘量是否会对路面造成影响,王飞拿过纸笔,边画图边给我们讲解起来:我们的廊体建在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下方,所有的投料口、排气孔也都隐藏在隔离带里,不会对道路造成任何影响。

田志刚是二标段的项目经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顺着斜坡下到已经完成主体施工的地下廊道内。

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仿佛进入地心隧道,廊壁平滑似镜、坚硬如铁,前方时而平展开阔,时而波浪形下陷。田志刚告诉我们,目前我市的地下综合管廊为双舱结构,左侧便是我们所在的位置。这里舱高3.5米,宽2.5米,为单排管,专门留给供热管线入廊使用。而右侧舱为双排管,走中水、饮用水管和各种线路。随行的市管廊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将来左侧增加天然气管道做准备,易燃易爆的气体被隔开,才能保证全部管线的安全运行。

行走没多远,前方有亮光照下来,几名工人正在埋头忙碌。田志刚介绍说:“我们的管廊是以百年标准设计的,共有18种断面结构形式,既保证了现有管线入廊,又为基础设施扩容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同时,管廊内还设置自动报警、消防、通信、排水、通风、照明等管理系统,此处头顶便是预留的投料口,每隔400米一处。”

“投资一次,可以永续利用100年;动土一次,地面与道路可在50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田志刚的话,让记者想起市公用事业局负责人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一句简短概括。据该负责人介绍,城市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7大类18种,建设投资分属于不同主体,各自为政地被敷设在道路的浅层地下,在扩容、增容、维护时,就需要不断开挖马路。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管线都纳入到一个“腔体”内,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马路拉链”问题,而且对于管线使用周期、寿命及维护都有好处。

置身地下六七米深的封闭廊道内,震撼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憧憬和展望。据市管廊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预计“十三五”末,辽源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要达到50公里,届时将形成“南北贯通、区域完备”的地下管廊网络,彻底解决我市污水收集、中水回用、“马路拉链”等问题。我们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