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为“创”时代集聚新动能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徐慧 221209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返乡创业:为“创”时代集聚新动能

——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走笔

2016-08-25 | 来源: 吉林日报

返乡创业:为“创”时代集聚新动能

舒兰市花海洋养蜂合作社工人正在取蜂蜜。杨天威 摄

  这是一次特殊背景下的采访。

  劳务输出,曾经是我省的一张名牌。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部分地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粮食价格波动,农民增收面临挑战……诸多不利因素搅动着农民工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

  农民工求职的“成本”与政府的管理“成本”双增高,让我省各级政府也都在经历着阵痛。如何处理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新挑战。吉林,每年400万的“劳务”大军究竟何去何从?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找到了答案——相对于劳务输出最初阶段的懵懂,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全面推进改革、创业就业环境趋向改善的情况下,农民工双向流动和返乡回流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5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3万人,劳务收入608.1亿元,返乡创业19.7万人,带动就业40.3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383.87万人,劳务收入330.04亿元,返乡创业22.2万人,带动就业41.8万人……

  近年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上而下在行动,以超前谋划的战略眼光、抢抓机遇的敏锐思维、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迈开铿锵有力的步伐,也为这个“创”时代的蓝图描绘出清晰的底色。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近年来,我省多策齐施,实行由引导农民工单一“离乡”外出就业为主,转向外输、内转、回引并举,数量、质量并重新举措,构筑了既巩固境外、发展省内,也鼓励就近就地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格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始终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大责任,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当前,吉林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调结构,必须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话语掷地有声。

  “要坚持不懈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统一思想,克服困难,一以贯之抓出成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把保就业、增加收入作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省长蒋超良信心满满。

  以此为令,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作为农业大省中最大部分的就业群体——农民,他们的转移就业和返乡问题随着“创”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去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结合省情实际,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前两年实现脱贫致富,加强政策设计,把一项项关乎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送到农民手中,并在狠抓落实中让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地惠及全省农民。

  截至去年末,全省已累计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3个,扶持创业4.07万人,直接带动就业27.08万人。累计发放扶持农民工创业贷款6.03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7个,扶持创业6439户,直接带动就业24857人。 

  “如果没有当初政府给提供的贴息贷款,我家的冷库可能现在都没有盖完呢。”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的张春丽有感而发。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昔日的农家妹,经过政府扶持和个人努力,如今已成为民营企业家。

  7月骄阳似火,永吉县岔路河镇的芦笋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热的季节,此时也是芦笋高产期。这几天,大棚里工人们忙着割笋,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包装,外地来的客户则忙着往外拉货……

  2008年经济危机后,张春丽、柳茂松夫妇回到家乡开始种植芦笋。目前,他们成立了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7.2公顷,建有159栋大棚。合作社开办的小型出口保鲜芦笋加工厂也开始运行,加工厂年可加工800吨芦笋,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合作社创业人数52人,直接带动78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

  追寻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发展轨迹,在他们蜕变过程中每个关键的节点,都能看到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从战略思路的调整到多项政策的实施,从切中脉搏的设计到真金白银的扶持,每一次的推动,都伴随着设计者思想解放的春风;每一次的推动,都激发出就业创业者喷涌而出的无限潜能。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家企业,却能把新产品的推介会开到北京去,这是我根本没想到的。”吉林瀚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力群想起去年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仍然很激动。

  今年45岁的魏力群,说起话来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劲儿,他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务工。2010年春节回舒兰老家,看到家乡良好的生态优势便萌发了利用家乡的资源创业。2013年,秉持“源于天然,回报社会”的理念,创办了生产制造、销售蜂蜜制品为模式的新兴企业。因为管理理念先进,公司成立仅仅3年时间,就吸纳了100多名农民工就业。

  “返乡创业促进了农民工的继续社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返乡创业,大有可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曹宇光如是说。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