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吉林”带回家 吉林省旅游商品供给观察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周思含 23419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把“吉林”带回家 吉林省旅游商品供给观察

2017-02-27 11:00 |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大米的香,蕴藏着黑土地的富饶、秀美;绣花荷包的针脚间,是朝鲜族旖旎的民俗风光。旅游商品代表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可以行走的“风景”。

  大美吉林,坐拥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何让游客把“风景”揣进口袋带回家?怎样把吉林文化输送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优质特色的旅游商品无疑是最好载体。

  从有到优,创意求精,加大旅游商品市场有效供给,带得走的“吉林风情”正在渐入佳境……

  吉林农特产:打响旅游商品阵地第一枪

  吉林风光好,青山绿水不仅让人大饱眼福,优质的生态环境更孕育了独特的吉林美味。晶莹剔透的大米、金灿灿的小米,绿油油的山野菜,紫盈盈的蓝莓汁和葡萄酒……它们浓缩着白山黑水的自然精华,营养丰富,被海内外游客带回家乡,在不同人的味蕾间绽放。于是,没来过吉林的人也禁不住心生向往:盛产如此美味的地方,风景一定也特别美!

  2016年11月10日至2017年1月23日,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新浪网共同开展了“吉地吉品”2016年度吉林省明星旅游产品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征集,2月16日,评选结果新鲜出炉,共有8大类、80个产品入选。翻开产品目录,第一类就是十佳必购旅游商品。其中包括:“大米姐”含硒大米、蓝莓汁、苏打小米、黄松甸黑木耳、有机山葡萄酒、八旗参、山野菜、核桃油……

  历数这些必购旅游商品,我们不难发现,农特产品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我省物产丰富,在全面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这些商品无疑形成了一支特色梯队。

  都说东北大米好,好在它是黑色沃土养育出的天地精华,香味四溢,营养丰富。但和市场上的同类商品相比,某一品牌如何做出特色,脱颖而出,从而代表吉林形象?对此,“大米姐”含硒大米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火山岩上种大米,科技硒肥促生长。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自然+科技”合成的富硒米品种,通化市柳河县的“大米姐”火了。品牌创立者管延丽依靠科技保障、绿色耕种以及亲和营销,使其生产的富硒米在我国同类产品中跻身前列。作为吉林旅游商品,“大米姐”人气颇高。

  受益于如今高速发展的物流业,分量较重的大米等吉林农特产品,已经可以轻松跨越距离的限制。游客在店面选好商品,填好快递单,就可以轻松坐等好货上门。若是日后还想买,进入天猫客户端,搜索“大米姐”,一连串的商品就迅速跳到眼前了。

  农特产品是吉林的优势资源,在旅游商品序列中,它更多代表着吉林形象,与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工匠精神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将旅游商品做细、做精,它们才能插上翅膀,带着吉林人的诚挚邀请,天南海北,恣意飞翔。

  创意创新:好资源需要奇思妙想

  “因为文创商品涉及到独创性,所以我们即将上市的这款旅游商品,还是暂时保密。但是有一点可以透露,在兼顾创新性的同时,我们将更加注重它的实用性。”说到旅游文创商品,吉林省儒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瀚文对记者卖了个小关子。

  “我们近年来考察了很多省内省外的旅游商品市场,借鉴别人的同时,深度挖掘本土特色。结合我们自身优势,未来将重点推出长白山文化系列和冰雪系列的旅游商品。当然,创意、创新仍将是这两个系列的研发主线。”对此,张瀚文很有自信。

  在2月16日举行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局长杨安娣说:“推动旅游业改革,要有创新意识。其中,要注意方式手段的创新。旅游是创意产业,创意是创新的源头,创新是创意的实现途径。创意让旅游更丰富,科技让旅游更精彩,只有不断强化旅游的创意和科技创新,才能增强产业发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能力,提高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吸引力。”

  据统计,目前我省旅游商品收入只占旅游总收入的10%-15%,和国内一些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相比,我省旅游商品市场尚在起步阶段。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热潮,我省已经开始加大旅游商品市场的开发力度。杨安娣告诉记者,今年将建立吉林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和大品牌,让游客把“吉林”带回家,推动旅游零售业发展。

  据悉,目前全省共有旅游商品生产研发、经营、销售企业近500家,形成了几个主要系列,包括依托农业大省的土特产品系列,以松花石、浪木根雕、车模等为主的工艺品系列,以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俗商品系列,以长白山人参、鹿茸、林蛙油为主的保健品系列,以刀画、剪纸、农民画等为主的文化艺术品系列,以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食品为主的特色食品系列等。

  省旅发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谭成彪告诉记者,接下来,省旅发委将继续倡导企业积极创新,在现有旅游商品系列中,重点增加以冰雪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商品,如滑雪旅游纪念品等,从旅游商品供给侧发力,迎接我省“白雪换白银”发展大势。

  搭建平台:把好酒搬到巷子口

  在省旅发委的一间会议室,有一个占据了一整面墙的玻璃展柜,里面摆满了全省各地的特色旅游商品。谭成彪对这些商品如数家珍:“这是长春的满族图腾挂件、这是通化的四季长白山松花石砚、这是白山的松花石挂件、这是延边的朝鲜族礼品碗筷……这几样都是因为获奖而畅销的。”

  “因获奖而畅销”,这要从省旅发委积极组织我省旅游商品企业参加相关大赛说起。

  自2010年开始,省旅发委成功举办了6届“吉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商品大赛”和两届“吉林旅游大集”活动,企业全部免费参加;连续8年组织了200多家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商品大赛”活动,共获得金、银、铜奖18项,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称号两项。为了鼓励企业研发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省旅发委还对获奖企业给予了奖励。

  省旅发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谭成彪告诉记者,省旅发委每年会从旅游专项资金中拿出100万元对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企业进行扶持。长春紫玉木兰艺术有限公司、长白山天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白山市聚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松原市前郭县鼎润文化民族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敦化英子刀画、延吉仁德贸易有限公司等10多家重点企业都曾受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的发展思路和优秀的旅游商品,搭建推介、销售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及沟通交流机会,就成为迫切需要。举办“吉地吉品”2016年度吉林省明星旅游产品评选活动的初衷,是进一步挖掘吉林省特色旅游产品优势,让入选的吉林旅游商品进入更多游客的视线,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而诸如此类的活动,我省旅发委将继续积极谋划,把好酒搬到巷子口来卖。

  适逢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乘着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东风,旅游商品在填补市场空白、提升商品质量等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记者 徐慕旗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