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季度“吉林好人标兵”感人故事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217650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2016年第二季度“吉林好人标兵”感人故事

2016-07-3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为了救人长眠在皑皑白雪中

——生前系集安市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 孙长龙

孙长龙,1959年生,中共党员,集安市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

2015年12月27日早9点左右,驾车回乡途中的孙长龙院长为了救助翻车的司机,被一辆疾驶而过的车撞倒在皑皑白雪中,再也没有起来。刚刚59岁,他还没来得及走进古稀之年就走了。

孙长龙1999年毕业于长春职工大学医疗系本科,曾在头道卫生院工作,1988年调入市医院,先后担任内科医生、老干疗区主任和医院工会主席。2003年5月19日,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工作中他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他不嫌贫爱富,对患者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尽职尽责,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和尊敬。他刻苦专研,努力进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还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他在肾病的诊治及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之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好了很多患者。

他担任工会主席期间,经常到特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常常带着慰问金与鲜花看望患病职工,让职工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他积极献言献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使广大职工在绩效分配、劳动待遇、业余文化生活、离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等方面得到了采纳和落实。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每年都组织排球赛,登山比赛等活动。活动期间,为了把大家美好瞬间记录下来,他自费购买了摄像机,义务为大家拍照留念,为了不给医院添麻烦,他自己掏腰包买水、买面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到全院职工拥护和爱戴。

用生命诠释当代军人忠诚奉献的本色

——生前系中国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成员、陆军第16集团军战士 申亮亮

申亮亮,男,1987年8月4日生,河南温县人,陆军第16集团军战士,上士军衔。生前是中国在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北京时间2016年6月1日凌晨,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中国维和人员申亮亮牺牲。

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0时50分(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其中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1人牺牲,5人受伤。伤亡人员均来自陆军第16集团军。

2016年6月8日14:00,申亮亮的遗体将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回国。 

2016年6月9日,申亮亮遗体运抵长春。

2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汉族邻居

——汪清县东振社区居民 崔海顺

崔海顺,女,朝鲜族,1958年1月生,汪清县东振社区居民。

她26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在床的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汉族邻居王淑艳,用一个个生活的小细节感动周围所有的人。

1985年,崔海顺一家搬到了王淑艳老人家的隔壁。一天,崔海顺到王大娘家串门,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王大娘的老伴李大爷正在点炉子准备做饭,王大娘正洗着衣服,背后垫着一个枕头,用仅能动的两只手费力地拧着衣服,上身湿了一大半。满地堆放杂物无法落脚,房间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锅台上全是泥,根本不像家的样子。崔海顺看到老人的窘境特别揪心,决心要帮帮这对孤苦的老人。于是一有空,崔海顺就帮着王大娘收拾屋子、洗洗衣服,做一些家务。一来二去邻里之间就熟悉了,她了解到王大娘结婚不久便患上了骨结核瘫痪在炕,失去了行动能力。两位老人无儿无女,随着年龄的增大,越发感到生活孤独、无依无靠。善良的崔海顺得知此事后没有犹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所有的家务活,她都包了。其实那时崔海顺在粮库上班,工资低,生活捉襟见肘,生活中帮助邻居王大娘的钱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后来,崔海顺和丈夫先后下岗,开始四处打工,供儿子上学,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她回到家中,就一定到王大娘家帮忙干活,从来没有间断过。

由于王大娘患病下半身不能动,每次为老人梳头的时候,崔海顺总是把老人搂在怀里,一只手为老人梳头,另一只手搂着老人,点点滴滴传递着温暖。有时候,老人晚上一生病,老伴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急得直跺脚。崔海顺知道后,就跟老人约定了一个暗号:晚上有事,就敲两家之间的那面墙。老人病了敲墙,渴了饿了敲墙,寂寞了敲墙……由于长期地敲墙,两家之间的那面墙,已经敲出了拳头大小的一个坑。

26年来,崔海顺风雨无阻,给老人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快乐,用自己的爱温暖着一个老人的心,让一位孤寡老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在她的感动下,邻居们天天都会过来给老人送来吃的,陪老人唠唠家常,帮老人收拾屋子。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