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警方打掉特大跨省市“校园贷”诈骗犯罪团伙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23038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长春市警方打掉特大跨省市“校园贷”诈骗犯罪团伙

2017-01-1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月10日,长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朝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机动治安大队、经侦大队和乐山镇派出所紧密配合,在吉林省公安厅刑侦局、经侦总队、长春市公安局科侦支队大力支持下,历经4个月调查取证,成功打掉一个横跨吉林、辽宁、山东、广东、广西、河北、黑龙江、江西省七省及重庆市、上海市,专以大学生为侵害对象的系列特大诈骗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8名,涉案150余起,收缴赃车2台。

  “盗抢骗”引出“手机贷”

  2016年8月初,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区公安分局乐山镇派出所李国忠所长在“盗抢骗”行动中获得线索,长春某大学一在校学生被人利用“手机贷”诈骗人民币1万余元。民警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该学生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学校等信息,通过大学同学贷款购买了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高档手机,并承诺不要学生还贷款,给学生1000元好处费,但是过了2个多月学生接到催要贷款的通知,这才知道被骗了。

  得知案情后,李国忠所长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校园贷”诈骗案,立即带领民警展开调查,发现该大学共有5名大学生被骗,他们都是通过大学同学刘某介绍,采取贷款买手机的方式,而经办贷款业务的人叫李继东。

  由于案件涉及大学校园,犯罪嫌疑人刘某是大学生,民警预感案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很大秘密,马上向朝阳区公安分局进行汇报。朝阳区公安分局局长刘洪伟、副局长郭军、陈坚对此案高度重视,成立由刑警大队、机动治安大队、经侦大队和乐山镇派出所组成的联合专案组,并亲自指挥开展侦破工作。

  2016年9月8日,专案组先后将犯罪嫌疑人李继东、刘某抓获。经审查,李继东交代,他刚刚大学毕业,现就职于长春飞驰家电公司,而该公司实际业务为“手机分期贷”,并将在校大学生定位为侵害对象。李继东通过大学生刘某,对大学生进行诈骗,骗一名学生刘某能得到500-1000元钱中间费。

  在案件的审讯中,民警发现李继东交代的犯罪事实存在很多疑点。他供认自己只骗了5名学生,不知道老板叫什么名字,也没有老板手机号,一问三不知。然而随着案件深入调查,刘某和被骗的大学生们反映,李继东也是给别人打工,很快吉林市几所大学也发生类似诈骗案,而案件矛头都指向李继东。

  2016年12月初,专案组接到吉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通报,吉林市几所大学院校发生利用“名校贷”、“优分期”,以能屏蔽学生个人贷款信息,贷款不用偿还为谎言的系列诈骗案件。经吉林市公安局侦查,几所大学案件都涉及到一个人——李继东。

  吉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胡家福,长春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吕锋对几所大学发生的系列诈骗案件高度重视,要求公安机关迅速破案。由于李继东已经被长春市朝阳区公安分局抓获,长春市、吉林市两地警方经过协商决定,案件移交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办理,朝阳分局专案组立即赶赴吉林市调查取证。

  两台汽车牵出背后“大哥”

  侦查员调查发现,吉林市几所高校共有36名学生被骗,据这些学生反映,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是被“手机贷”诈骗,后来转变成让学生提供身份等信息办理“名校贷”、“优分期”,承诺能屏蔽学生个人贷款信息,贷款不用偿还为谎言进行诈骗。另外,被骗学生大多是通过大学同学王某秀、孔某祎、丁某双、鞠某文介绍认识了李继东,并办理了“名校贷”、“优分期”。学生们还反映,李继东身后有一个“大哥”,这个“大哥”因为王某秀、孔某祎业绩突出,骗的同学多,给二人分别购买了一台汽车作为奖励。

  这个“大哥”又是什么人?他与案件又有什么联系?专案组侦查员大胆分析:这个“大哥”很可能就是李继东的幕后黑手!此案要想查明真相就必须先抓到这个“大哥”。

  为查明“大哥”真实身份,专案组成员、朝阳区公安分局机动治安大队大队长王旭提审李继东,然而他只说这个大哥姓张,大家好像都叫他“张玄”。民警还从被骗的大学生手机上发现这个“大哥”照片,但是经过核对,长春市叫“张玄”的人中没有“大哥”这个人,案件陷入僵局。

  民警王旭联想到这个“大哥”曾给王、孔二人买过车,立即赶到提车的4S店调查,发现这个人划卡购买的车辆,在划卡过程中曾经签过字,民警找到签字单,发现签名十分潦草,只能辨认出姓张,另一个字无法辨认。王旭没有放弃,立即找到几名专家辨认甄别,最后确定签名很可能是——张弦。经过核对,张弦正是大学生们反映的“大哥”。今年35岁的张弦,长春市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干个体生意。

  2016年12月19日17时,民警经过缜密侦查,在长春市某小区将张弦抓获。随后,专案组分头先后将王某秀、孔某祎、丁某双、鞠某文、温某鑫等人抓获归案。

  经审讯,张弦等人交代犯罪经过。原来,2015年8月份,张弦发现公司招聘一个职工叫李继东,他大学生刚刚毕业,对大学校园熟悉,便让他到大学开展“手机贷”、“名校贷”、“优分期”业务,并教会李继东采取传销模式,发展了吉林市某大学、辽宁某大学的王某秀、孔某祎、刘某、丁立双、温某鑫为下线,王某秀自己又发展下线学生约50余人,孔祥祎发展下线学生70人,涉及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宁省抚顺、营口,广东省、广西、山东、河北、黑龙江省江西省及重庆市、上海市等20余所大专院校,两人将骗得的100余万元先后利用支付宝转账给李继东、张弦。

  为鼓励下线,提高效益,张弦、李继东经过商量,奖励业绩突出的王某秀、孔祥祎两人汽车各一台。张弦还特意将李继东的几个骨干下线找到一起聚会,并且当众宣布奖励王、孔二人汽车,并且鼓励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多发展下线,多诈骗大学生钱财。

  随着张弦等人纷纷落网,仍然抱着幻想的李继东彻底缴械,交代全部犯罪事实。这个横跨吉林、辽宁、山东、广东、广西、黑龙江、河北七省及重庆市的系列特大诈骗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大白于天下。

  侦查员做梦都没有想到,案件虽然破获了,取证工作异常困难,民警手里只有犯罪嫌疑人交代,被骗的150多名大学生多数没有报案,这些被骗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有不报案?案件背后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销模式诈骗学生钱财

  民警分析此案作案手段并不复杂,张弦等人主要是采用传销方式,他们利用李继东刚刚大学毕业,让他在毕业大学同学中发展下线,再让被骗大学生再发展”下下线”,形成金字塔结构,通过大学生信息贷款后,再采取层层“分红”,让每个人都得到利益,形成利益链条,张弦是此案最大受益者,而学生因为得到了利益不愿意轻易报案。

  李继东发展了王某秀、孔祥祎、刘某、丁立双、温某鑫等在校大学生,让他们在找到大学同学,用他们的身份信息贷款18000元,贷款公司扣了3000元抵押金后,被骗学生得到“好处费”4000-5000元,王某秀、李继东再从中得到1000元,其余9000元就进了张弦的口袋。贷款的同学越多,张弦、李继东得到的钱财就越多。

  为了鼓励发展更多下线大学生,张弦、李继东商量奖励发展”下下线”多的大学生王某秀、孔某祎每人一台10万元的汽车,给其他学生买了4部手机,并且请几名大学生吃饭,鼓励王、孔及其他大学生都要多发展”下下线”,好能挣更多钱,实际上大学生们骗得的贷款钱都被张弦等人私吞了,而东窗事发后,欠下的贷款还要由被骗大学生们自己偿还。

  价值扭曲骗财陷囹圄

  办理此案的民警王旭介绍说:此案共抓获了8名犯罪嫌疑人,除了张弦、李继东外,其余6人都是在校大学生,而被害人多是他们的同学。

  如果说上大学是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梦想,创业发财就是每个人第二阶段的梦想,而案件中的几名大学生为了这个梦想失去了人生的自由。

  2015年,李继东大学毕业经过应聘成为张弦公司员工,该公司名头挂着汽车用品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张弦看李继东刚刚大学毕业,急着创业,就让他负责大学贷款业务,并采取欺骗的手段诈骗钱财。李继东明知道这个业务是骗人的,但是发财不择手段的心理,让他们迷失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越陷越深。

  李继东开始以用大学生信息贷款买高档手机为名,只要大学生提供一份身份信息购买一部手机,他们就给每个学生500-1000元好处费,他再把手机出售骗到钱给张弦。张弦、李继东很快发现“手机贷”很麻烦,不如“名校贷”直接能骗到现金,他们便想出一个骗局,撒谎说只要大学生提供信息贷款,他们就能将大学生在贷款平台里的信息更改,不用还贷款,他们把黑手伸向自己的同学,他认为学生也得到了好处费,一定贷款公司催要贷款,学生们理亏只能自己还贷款,他们还单纯地认为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后果,殊不知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廉价出售诚信的代价

  俗话讲:占小便宜吃大亏。案件中,张弦、李继东等人利用“名校贷”编造一个天大的谎言:只要学生提供信息能贷款,他们就能帮助把贷款信息更改,屏蔽学生的信息,可以不用还贷款了,而学生还能得到一笔补偿费。学生们果然轻易相信了他们的谎言,提供本人信息、身份证、学生证、学校信息和学校老师的信息,办理了贷款。

  而贷款下来后,李继东等人向学生们要手机号码、验证码,再次进入平台更改手机号码、验证码,让学生们用原来的手机号码、验证码无法进入平台,学生们就轻易相信李继东等人能更改信息的谎言是真的。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学生们想过没有,贷款是用他们的信息办理的,按理全部贷款都应该由他们支配,但是因为存在可以不还贷款的心里,自己只拿了一部分所谓的好处费,就都心满意足了,直到贷款公司催要贷款才发现,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所有的贷款和高额的利息一分都没有少,都需要自己去偿还,这时学生们才意识到,自己将一名大学生的信誉廉价出售后,代价十分悲惨,也给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被骗早报案莫成为帮凶

  民警分析,大学校园诈骗钱案越来越多,原因之一就是被骗学生没有报案,造成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打击处理,使更多大学生上当被骗。

  此案中150多名大学生被骗,没有几名大学生报案,这种现象十分反常,民警也在反思,大学生不懂法吗?大学生为什么不敢报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经过深入分析,此案诈骗手段,是采取传销模式,就是熟人骗熟人,所以一些大学生仍然抱着幻想,他们属于帮助大学同学忙,人都认识也跑不了,早晚事情会一清二楚,因此没有必要报案惊动公安机关。另外,大学生提供自己的信息,得到贷款、手机后,都得到所谓好处费,他们自己明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贷款公司开始催要这笔钱,大学生们再找到张弦、李继东等人时,得到的答复就是让学生们等等,一部大学生害怕事情闹大,一部分找家人先把欠款还上了,一部分学生不敢跟家里说,只能东借西借偷偷还钱,大学生知道自己有过错,也就不敢出来报案,结果就是让张弦等人一直逍遥法外,不断更换学校继续作恶诈骗钱财。

  此案的教训提醒我们,大学生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诚信,只属于你们自己,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包括同学和朋友,帮忙是要有原则的,千万不能不计后果的帮忙;而廉价出售信息和诚信,在金钱的诱惑下,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甚至陷入犯罪深陷。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骗子作案能屡屡得手,就是利用了人们贪图金钱利益的弱点。另外,发现被骗不要选择沉默和侥幸,一定要站出来报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也不免更多的同学被骗。

  此案的代价告诉我们,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懂法守法意识,特别是提高学生防骗识骗懂骗的本领,更应该加强学生管理,早日发现隐藏在学生中不安全的因素,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沟通,早日发现,及时打击,才是最好的预防。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