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文物石碑座断成两截 警方正在调查 社会-第一新闻 赵新 230734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社会

国保文物石碑座断成两截 警方正在调查

2017-01-16 | 来源: 法制晚报

国保文物石碑座断成两截

  为石碑原貌(资料图,摄/网友“聚缘”)

国保文物石碑座断成两截

  为上半部分碑座被挪离原位,断成两截丢弃在山坡上

  法制晚报讯 近些年,北京郊野文物盗案频发,即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未能幸免。日前,有文保志愿者在海淀区温泉镇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发现,一座无字碑竟遭拆分,碑座断成两截被弃山野。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石碑被破坏发生在2016年8月,有知情者称疑似盗贼盗窃时将碑座摔断。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现场 石碑移位“分家” 碑座断成两截

  1月10日,文保志愿者纪先生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疑似发生盗情。

  从北京老年医院东北门进入,路右侧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牌坊,门楣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包括两侧的楹联,均为冯玉祥手书。穿过牌坊攀爬上山,依次为烈士纪念碑、衣冠冢、纪念塔。无字碑与衣冠冢相邻。

  山林间的一块平地上,警戒线缠绕过衣冠冢石幢,将现场围成三角形,一块长方形无字碑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三米之外,斜着一尊须弥座;山坡下二三十米远,通向牌坊的路边,是两块断开的须弥座,汉白玉剖面裸露在外。

  资料图片显示,被盗损的无字碑碑身顶端为僧帽状,束腰须弥座(碑座)由上下两部分拼接而成,断成两半的是上半部分的须弥座。

  纪念园中为何存在一通无字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分析,辛亥滦州起义诸多烈士遇难,但无法记录下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因此借此碑纪念那些无名英烈,但这种推断还有待核实。另外,此石碑与其他建筑风格不同,不排除是建造纪念园时,从别处转运至此地。

  回忆 凌晨被盗损 偷盗者已逃跑

  记者致电北京老年医院保卫科,一名男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清楚地记得,此事发生在2016年8月21日凌晨,是一名退休老职工发现并通知了他们,但当时偷盗者已经逃跑。他们随后向区文物部门、市文物局汇报,警方也已经介入调查。

  依据现场情况,盗运过程中碑座被摔断。男工作人员判断,这伙人应该是想偷盗但未得手。

  碑身宽205厘米、高108厘米、厚24厘米;两块碑座高约80厘米,长250厘米。刘卫东判断,这“汉白玉三件套”的重量,足有五六吨重,雕工细腻、工整,若要完好地运走,没有七八个成年男子,很难将其搬动。

  此外,在刘卫东印象里,这块无字碑在被盗损前,早年间曾遭到过涂抹破坏。

  发现盗情的文保志愿者说,偷盗文物多发生在夜间,缺乏照明、且做贼心虚,很容易造成对文物的损伤。

  确如文保志愿者所说,因偷盗造成文物损伤的案例不在少数。2014年,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黄廷桂墓,一块龟趺碑遭盗损,偷盗者中多人逃跑。2016年,房山区一唐代石塔被盗损,汉白玉佛龛门被摔断。

  问题 文物位于山地 技防措施缺位

  医院保卫科的男工作人员强调,虽然他们平时会对文物进行巡视,但该文物点缺乏技防措施,因为山地上无法安装监控探头,他们也和文物部门提出完善监控设备,但最终也没安装。

  记者发现,现场不仅缺少必要的技防设施,物防(护栏等)也不到位。白天看不到有专人值守,山林间人迹罕至,在夜幕的掩护下,偷盗者只要有把子力气,就很容易对文物实施盗运。

  警方 正在调查此事

  记者致电海淀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工作人员表示了解此事,但该文保单位级别为国家级,具体情况可向上级单位了解。

  随后,记者致电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安全监管处,一名男工作人员称还不知此事,但会向北京市文物局了解情况。就文保单位防范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完善起来还需要时间。

  今天上午,海淀警方向《法制晚报》记者证实确有文物被破坏一事,但是不是有人盗窃文物所致,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相关史料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坐落在海淀区温泉风景区显龙山南坡上,于1937年4月落成,纪念园内有石门、古碑、碑亭、石幢、石屏、纪念塔等建筑。

  1912年1月3日,驻守滦州(今河北滦县)的清军第二十镇军官王金铭、冯玉祥等人率部起义,后不幸失败。1936年,为纪念滦州起义死难烈士,由冯玉祥等人发起并赞助修衣冠冢和纪念塔。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3年公布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

责任编辑: 赵新